最好的禮物,你給了嗎?
新挑戰
作為媽媽,當然想把最好的給小孩。一直以來,小寶貝就是靠著媽媽的食物營養攝取茁壯長大,媽媽全面性不偏食的飲食習慣可以提供最好最完善的營養,這件事會一直延續到很久很久以後。從懷孕到哺乳,再來到副食品的攝取,都是媽媽愛的最佳體現。而哺乳,卻是很多媽媽既害怕又期待的關卡。真的,餵養母乳不簡單。
真的不夠嗎?
在加拿大,有百分之九十的母親會在一開始選擇母乳,然而,到了第六各月的時候,這個數據會驟減一半,這個還只是加拿大衛生局和Canadian Pardiatric Society建議的至少餵養母乳的時間。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媽媽會在第三各月的時候就主動繳械。為什麼?因為他們覺得不夠奶!
最自然的方法
在政府的大力宣傳下,從有百分之九十的媽媽選擇一開始就餵養母乳就可以看出大家都知道母乳的好。盲點只在於為什麼會不夠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991年的時候就開始推廣母乳餵養,其中他們提供了一各很好的祕訣,Skin to Skin contact , (所謂的肌膚之親),最好的時間點是在生完小孩後一各小時,寶寶和媽媽各方面都檢查完,小歇片刻後,就可以開始坦白的面對對方。他們還做過一各實驗,把寶寶放在媽媽身上,不是直接放在胸部附近,寶寶可是會自己尋乳,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也告訴我們,餵養母乳是在自然不過的。
基於供需的市場規律來看,需求越高的產品,廠商就會製造的越多。而母乳也是這樣的。當寶寶吸的越多,你的大腦就會告訴你的身體要多生產。這樣的供需鏈就不會有斷的時候,所以除非很必要,千萬不要加入配方奶。還記得我在餵養老二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因為誤食斷奶炸彈導致退奶,使得老二得每一各小時都索奶,我卻沒辦法餵飽他。那時後的我真的是欲哭無淚,卻還堅持不給配方奶,就是因為我清楚給了配方奶,寶寶吸的次數就會減少,而我的母乳也會因此斷了需求的暗示而越來越少,直到什麼都沒有。這也是我最不想發生的事,還好,在順利找出退奶炸彈後,開始再一次的催奶,終於一切恢復正常!而我的兩個小孩也都是餵養母乳到滿一歲。(這是我很驕傲的一件事)
你的方法對嗎?
其實最重要的是寶寶含乳(Latch)的方法對不對,最簡單的檢查方式就是看小寶寶看喝奶的時候嘴形是不是像小鴨子或是魚一樣,呈現一種像ㄑ一樣的形狀就對了!而如果寶寶一直抓不到正確的Latch方式,就把他弄哭吧!因為他一哭,嘴巴就會大開,等到開的像ㄑ,就是Latch的最好時機!慢慢的媽媽和寶寶都會抓到訣竅,這時候就輕鬆嚕!
多餘的擔心,我們不需要
而很多媽媽都很擔心餵母乳會使胸部下垂,漲奶會痛不欲生,和容易有乳腺炎發生。的確,上述的其中一件事情發現就會很慘,不過都是可以預防的!擔心胸部下垂,就記得常常作擴胸運動,(你知道自己拆綁腹帶也是擴胸運動喔),也要記得穿哺乳內衣。漲奶的時候就先擠一點出來,如果不想瓶餵給小寶寶,可以自己泡茶喝掉,甚至可以捐出母奶銀行作善事!害怕乳腺炎,就記得要清空胸部,不過這種事比較容易發生在剛哺乳,大人小孩都還沒有搞清楚到底需要多少的時候才比較會發生,家裡如果有一部擠奶器就可以輕易的解決清空胸部的問題。不然也可以手擠阿!(我就是手擠族)
其實,只要在餵養的過程中,試著享受每次哺乳的時刻,這是一段只有你和寶寶的獨自的親密時光。對自己也要有信心,相信這是最好的選擇,不論是對於媽媽或是寶寶,堅持下去,你的母乳絕對會源源不絕。祝每各媽媽都餵奶順利!寶寶健康,媽媽也美麗~!
同篇加映
10 pieces of breastfeeding advice you can ignore
坐月期的優調適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良結果!
現在來說說坐月子期,全家人的調適。
不只是新手媽媽,連雙子媽媽,甚至是三或更多子的媽媽都會面臨到生完小孩後一段時間的大混亂。時間的長短和混亂的陣仗全憑經驗辦事,沒有一定的課表可以準時上下課。我不敢說哪一種媽媽會適應的比較好,反正都不簡單!
新手媽媽要面臨的是從未面臨過的母體自身賀爾蒙的巨大改變,起起落落的情緒常常因為小事或者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起伏,更別提是要適應多一各嬰兒闖入生活中,而全家的生活重心也都放在他的身上。其實在老一輩的知識中就有很多小提醒告訴我們該怎樣面對這段充滿新挑戰的生活。重點就是這個月裡,產婦媽媽才應該是這個家庭的中心!有聽過長輩說過“月內的嬰孩不要抱,不要拍,不要哄”,最好是喝完奶打完嗝和換完尿片就放回嬰兒床內讓他自行入睡的說法嗎?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如果還要產婦媽媽抱著小孩哄睡他,一來是增加產婦媽媽身體負擔,想想看媽媽手,腰酸背痛之類的毛病,二來產婦媽媽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好好休息來恢復因為生產所耗盡的體力。試想這般無法恢復身體狀況的媽媽,要怎麼在一各月後健康的照顧家裡?所以產婦媽媽的心情和身體恢復才是最應該要重視和呵護的。多一點的愛和關心還可以減少引起產後憂鬱症的可能性!全家人可以坐下好好商量找出哪個坐月子的方式才是對產婦媽媽最好的。
雙子媽媽或者是多子媽媽面臨的問題除了以上所敘述的,還外加多幾個老大老二的時間安排,平日的照顧也不能少,免得老大老二心裡不平衡。現在很多父母親都知道在生第二胎前就準備一各小禮物給老大,並且說是新生兒帶來送給他的。這個也不失一各好主意。還有在這各時期的家人也要多體諒和多幫忙。既然是一家人,也就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了,是吧?!
在坐月子期間坐的好的媽媽,是可以為家庭往後的日子帶來更多好的影響。其中的道裡就是,擁有一各身心健康的媽媽就像運動場上有一各十項全能的田徑選手,不管是短跑,馬拉松長跑,百尺接力,千尺接力,甚至是鐵人賽都可以拿獎杯的鐵人。不管你遇到什麼問題,只要問媽媽,他都有辦法可以解決。家裡有一各這樣的人,想要擁有一各甜蜜幸福的家庭夢想也就不難達成了!總而言之,不要忽視產後黃金三十天的重要,一切以產婦媽媽為主,讓她開心,快樂和健康就對了!
月子的美學
這一篇的標題是抄襲莊淑旂博士大作的名字,懷第一胎的時候, 就託回溫哥華的爸爸幫我把書帶了回來.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也和大多數的人一樣鐵齒,覺得坐月子是老一輩的傳統想法,可是又很好奇到底中國的人智慧到底博深到什麼程度,再加上我知道健康的重要,就算最後決定不坐月子當作是充實知識也不錯!只是沒想到的是看完書的我竟然一頭栽入這傳統的身體美學,還會叮嚀身邊的朋友坐月子的重要性.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都什麼年代了?還要照本宣科的不能洗頭,不能洗澡,不能喝水種種禁忌的做月子,一點都不科學進步。殊不知這是中國人的智慧,就像是造紙術一樣無可取代!忍一忍三十天卻換來一輩子的健康,如果換算成C/P值是絕對超值的!
先來說說為什麼要坐月子?
我們都知道在懷胎十個月裡,月經不會來訪(有來就真的很怪),而這些本來靠著每個月三到五天排出的經血淤積在體內,已經累積為數不小的毒素在子宮和血液裡(所以坊間有女士們比男士們健康長壽的論調)。而在傳統的中國醫學觀念裡,從把小孩生出來到排出胎盤,和剩下殘餘在子宮內的淤血(所謂的惡露)沒有排清的話,很容易造成日後的子宮病變,而子宮收縮和產婦的身體復原也會相對的變得很不容易。
所以生完小孩的那一各月產婦需要盡量的休息和正確的飲食方式,就是要讓身體內的毒素早日排出體外,讓身體的機能恢復到像產前一樣甚至是更好。
再者,在懷胎的十個月裡,媽媽的身體承受這和以往不同的巨大變化,凡骨骼,皮膚,脊椎,內臟也受到日益長大的胎兒壓迫,子宮也從一各拳頭大的尺寸變成可以承裝羊水,胎兒,胎盤和其他總總的XL尺寸,姑且不論內分泌和賀爾蒙的變化,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可以恢復原狀的。連西醫都知道生產後要讓產婦服用子宮收縮劑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復原到產前的狀態。他們也有所謂的產後護理(postpatrum)的字眼,只是因為文化的不同而錯失產後調養,白白的失去可以讓媽媽恢復自信,美麗,健康的黃金時段!真的是很可惜。
坐過兩次月子的我常常在溫哥華遇到不止外國友人或者是華人友人驚訝的說看不出我已經生完兩個小孩,反而說我看起來像各大學生(其實還滿驕傲的),而最常聽見的抱怨是生完小孩體重不減反而和懷胎一樣的,就是因為他們生完小孩後喝冷水,和用冰枕冰敷小腹(因為熱脹冷縮的原理),想幫助產婦退去腫脹的小腹反而因此錯過了排除惡露的好時機,也因為產後新陳代謝較慢,所以喝水只會轉變成水腫不利排出,所以小腹因此多了一圈,體重也不減。
由這兩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坐月子裡的一些禁忌是有來由的,絕對不是存心和產婦媽媽過不去。而這些禁忌也就是月子裡的身體美學!你知道了嗎?!=)
經驗分享(真心的分享)
很多媽媽都會問我,為什麼我選擇風車產品來照顧自己的身體,請月嫂或是訂月子餐不是更快速方便?會這樣問其實是因為還不了解。
其實我本身的個性有點孤僻,也不太好意思和大家甲好到相報,擔心會讓人家覺得有點硬推銷。也因為這樣的個性,我身邊的朋友也都清楚只要我說的出口的好東西,就絕不會差到哪去。而風車的產品卻是讓我開口大力推薦的好物,也因為注重自身健康的個性,讓我對風車相當有信心,是不論針對哪個時期的女性都有適合的產品可以使用,是一個真正關心女性健康的貼心機構。
在還未生小孩坐月子前,常常有偏頭痛,手腳冰冷,經痛的小問題。偏頭痛發作起來是需要抱著馬桶吐的程度,冬天時暖墊或者是兩件厚棉被是必需品,經痛更別提了。一個機會下,我拜讀了莊淑旂醫師的書,得知坐月子的重要和可以造成的影響與改變。所以在懷孕後就決定使用三十日DIY調理組來坐月子。果然,在做完月子後就發現我的身體有明顯的不同,來潮時仍然可以精神奕奕的和小寶貝奮戰,偏頭痛也很久沒有來拜訪我,而我的手腳在冬天裡反而變成老公取暖的對象。
不僅是因為我有好好坐月子,而是DIY調理組裡分階段性的調理身體,因為了解女性和遵循老祖宗的智慧研發出來的精品,確切的替我的體質做了一次完美的調整。所以不論哪個朋友提到坐月子,來經的問題和任何有關女性健康的產品,我都會繼續大聲的說:請選擇對的產品,你將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Who,Why and How?
我,Ingrid,Tsai ,一個居住在溫哥華超過十年的女性,從女孩變成女人,從單身轉眼變成一個有兩個寶貝的媽咪,深刻的感覺到在溫哥華,沒有一個既傳統安全又創新的機構或產品照顧女性的健康。還未和家庭移民至溫哥華時,就和莊靜芬醫師結緣,由於莊醫師的親切問診和專業診療開啟了我使用風車產品的契機。
在經過第一次懷孕生子的過程中,不論是月康,孕媽咪養生茶包或者是產後三十日調養包都讓我深刻的體驗到身體的改變,而且是美好的改變,這也是為什麼成就今日的代理契機。我想將健康的生活分享給大家!
很高興在2011年將風車產品帶到溫哥華加拿大來, 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新手媽媽,雙子甚至是三子媽媽,和已經做阿嬤的媽媽一起分享保持健康的祕密,畢竟擁有健康無負擔的生活就是好生活的開始!不是嗎?
而除了分享健康的生活外,還是會繼續分享我平凡生活上的小點滴!希望別嫌棄阿~ =)
- ← Previous
- 1
- …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