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一小時

Sept 15 媽媽教室/月子餐試吃

Posted on Updated on

在9月15日的早上10點半我們舉行了一場媽媽教室,也是我們第一場月子餐試吃!
在求好心切的心情驅使之下,到了最後一分鐘我都還在構思該如何Present,還好,最後也是圓滿結束。
希望到場的爸爸媽媽們在我的解說下都已經充分的瞭解坐月子的重要和訣竅,也很謝謝在場的媽媽們分享她們的經驗。
當了媽媽後發現這些媽媽經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經驗分享,光是分享我一人份的真的顯得很不足,很開心聽到別的媽媽分享有關懷孕,分娩,和育嬰的心得。
說到分娩,這世上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分娩過程,這也就是為什麼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至少我自己是這樣想的)。
而育嬰嘛~則是邊做邊學,請所有的新手媽媽都不用擔心,因為只要妳愛妳的寶貝,不管你是多麼的新手,妳依然是寶貝眼裡最棒的媽媽!=)

接下來分享一些照片。(喔對了!之後會再另寫一篇有關月子餐的文~)

我的器皿同學們,擔當很重要的角色責任喔!

一開始當然是示範DIY藥膳,說有多簡單就有多簡單!

認真聽講的爸爸媽媽們

是日蔬食代表 鮮豆蘑菇炒雞胸肉

蓄勢待發囉~ All Stand BY! 遠方是 麻油麵線 和 香薑麻油芝麻炒飯

是日甜品 黑糖酒釀湯圓 酒釀要最後放會更美味喔!PS湯圓是我自己做的喔~

中場休息 媽媽們踴躍的發問

試吃囉

Thanks for Coming~!=)

照片在這裡同步發行
And of course, 謝謝提供場地和相片紀錄的 anvuela + mini studio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Posted on Updated on

風車生活登陸加拿大已經一年嚕!我們決定和可愛的媽媽們分享這份喜悅,凡購買風車生活產品達$150 以上,即可享受全加拿大免運費。還有,只要訂購DIY30日滋養調理組請從中選擇一項產品作為Bonus Gift, 孕媽咪養生茶包,滋補飲和風車藥浴包。若需要加購產後第一方,產後補養包, 月康系列或杜仲補養品也可享有8折優惠喔!機會難得,要買要快!也歡迎團購喔! 

We are turning one-year-old in March. And this means we can have some celebrations, Hooray!

Therefore, we decided to give back to our valued customers and thrilled to announce the latest promotion as {Free Shipping} on any order over $150 within Canada*! Plus, you can choose one from following as a bonus gift. They are Prenatal Tea, Replenishing Herbal Tea, and Cleansing Herbal Pack along with 30 Days DIY combo purchased. In addition, enjoy 20% off on Herbal Lactation Drink, The First Drink, Monthly Herbal Tea series and  Eucommia Supplement! Hurry Up, Don’t miss the chance! =) GroupBuy is welcomed!

{小物}手機App分享

Posted on Updated on

整理了一下自己在手機App上面的心得。現在的人大部份都用智慧型手機代替記事本,隨手小札記綠身邊的一切,當然,經期的追蹤和孕期產檢也在其中。而想要懷孕的媽媽們,經期的追蹤是第一步需要作的。以下先分享一些我用過和一直使用的經期追蹤軟體!

1. Free Menstrual Calendar

這個App是我一直在使用的,界面簡單明暸。

費用:Free

手機IOS: Android , iPhone

2.LunaLuna

這個app走可愛版,支援不同語言,有英,法,德,日,韓和中文!

費用:Free

手機IOS: Android , iPhone&iPad.

還有下篇介紹孕期軟體喔!=)

媽媽包(待產包)

Posted on Updated on

生產的時候一起帶到醫院去的媽媽包應該要有些什麼東西?

依照我自己的經驗,列出了一些項目可供媽媽們參考。

媽媽可換穿的寬鬆舒適的衣物。
在溫哥華,剖腹產要住院三天,自然產要至少留醫24小時。天冷可多帶些襪子,帽子等加強保暖的衣物。天熱的時候我還是建議穿薄的長褲,外帶一件薄外套,剛生產完得媽媽元氣大傷,尤其實在溫哥華,沒太陽就冷的要命,最好還是不要太鐵齒。做月子就感冒對身體的復原可是非常不好的。像我自己就會帶有帽的外套,身體特別容易感到冷的部位,我也會加強保暖。像我的肩膀脖子和腳踝特別怕冷,就會多帶圍巾和長褲。以此類推。還可以帶哺乳內衣,哺乳穿的衣物。有帶隱形眼鏡的媽媽記得帶有框眼鏡,我生大小姐的時候不知道要拖隱形眼鏡,所以緊急開刀時被要求換掉眼鏡,卻苦無眼鏡可戴。所以大小姐剛出生的時候,我那超級大散光的雙眼可是看不清她的長相的,相當飲恨阿!

新生兒的衣物。
在溫哥華的醫院通常都有替初生兒準備的寶寶衣物,只是舒適感差一點,其實如果不介意,帶一兩套備用就可以。畢竟新生兒寶寶都被包的緊緊的像各粽子,如果真擔心天氣突然轉涼,也可使用的Receving Blanket來擋風。Receving Blanket顧名思義是拿來包小孩的,我都會多放一條在車上。還有嬰兒剛出生的時候軟軟小小的很難穿外套之類的厚重衣物,在離開建築物或者車廂怕被冷風吹到的時候,我也會拿Receving Blanket把小孩全部包蓋住。

衛生用品。
在溫哥華,媽媽用的衛生棉,寶寶的尿布醫院都有無限提供,不過卻沒有包含溼紙巾。所以可以帶一小包備用。我生小孩的BC Women Hospital裡的護士還告訴我在我房內所剩下沒用完得也請帶回家,因為不會給下一個媽媽使用,基於衛生考量。而被允許帶走的還包括鋪在床上的防溼墊(狗狗專用的Training pad)到現在還在我家。小孩長大訓練夜間不包尿布時就拿來墊在床單和床墊中間,這樣就不會把床墊弄溼了。雖然我覺得這樣好像很貪婪也滿不好意思的,像那種被人家唾棄的專拿免費品的大娘,但是護士長叫我帶走,我很難拒絕她,尤其他說會全部銷毀就覺得對不起地球,未免浪費我就作一次貪婪的人妻吧。

其他物品。
可以順便攜帶妊娠霜或者平日用慣的乳液牙刷牙膏。當然還有產後腹帶也要記得帶。

最重要的是嬰兒安全汽座。在溫哥華沒有此項物品,你別想帶你的小孩離開醫院。既然要回家,當然要開心安全的回家,是吧?! =)

大致上就是這樣嚕!祝大家生產順利!

New promotion !

Posted on

New Ads! New Promotion! So ready for it!=)
但這不是最後的版本,只是等不及和大家一起分享。等有最後版本後會再更新,拭目以待吧!

『十大母乳迷思』:勿讓母乳迷思成為哺乳殺手

Posted on Updated on

『十大母乳迷思』:勿讓母乳迷思成為哺乳殺手 (文章出處:中華民國寶貝花園母乳推廣協會

哺餵母乳,原本應是人類的本能、一種愉快的經驗,然而若干積非成是的「母乳迷思」容易誤導母親,使她們逐漸減少哺餵、甚至完全斷奶,儼然是今日的母乳殺手。目前社會大眾對於母乳存有哪些迷思?國民健康局與台灣母乳協會透過一項「母乳迷思大調查」指出,包括「六個月後就沒有營養」、「母奶寶寶難帶、黏媽媽不獨立」、「喝母奶的寶寶容易餓,不能一覺到天亮」等迷思都是今日最常見的「母乳殺手」。

  在國民健康局與台灣母乳協會所公佈的母乳迷思大調查中,有75.7%的受訪者表示,最常聽聞「母奶六個月後就沒營養」,其次59%為「母奶寶寶很難帶、黏媽媽、難以獨立」,「喝母奶的寶寶容易餓,不能一覺到天亮」位居第三,佔56.4%,排名第四的是「母奶最好擠出來,才知道寶寶喝了多少」(52.6%),第五名則是「多數媽媽無法生產足夠奶水」(50.8%),而第六至第十名分別是:「餵母奶乳房會下垂」、「母奶餵不成還有配方奶」、「只要媽媽生病服藥就不可以餵奶」、「沒有脹奶就是沒有奶水」、以及「 餵母奶會很累很痛又麻煩」。諸多母乳迷思需要加以破除,而任教於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的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陳怡君,幫大家釐清這些觀念。

母乳在六個月之後真的沒有營養了嗎?
呼應今年國際母乳週的主題-「持續哺乳」,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推薦嬰兒在出生的前六個月應純母乳哺育,接著在添加副食品的狀況下可以持續餵到2歲或2歲以上。母乳是幼兒最佳的食物,其成分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改變,六個月後的母乳並非不再有養分,而是需要藉由副食品的補充使寶寶獲得所需的養分。母乳中富含的保護因子對大寶寶尤其重要,可以幫助大寶寶對抗疾病,並減緩疾病的嚴重度。由於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母乳所提供的保護在六個月之後持續有助益,即使哺乳的次數大幅減少,仍可以提供保護。

母奶寶寶難帶、黏媽媽不獨立?
很多母奶寶寶的照顧者,正是以這樣的理由要求退貨,改以配方奶餵食。這個迷思凸顯出來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上班媽媽工作同時親自哺餵母乳,然而社會提供的支援並不充足!同時在國外的諸多研究指出,在小時越能提供寶寶安全感,長大以後將越獨立;母親不需要為了重返職場而做出離乳的決定,週遭的親友應該尊重並支持母親這項明智的抉擇。

喝母奶容易餓,不能一覺到天亮?
的確,由於母乳是非常優質、容易被吸收消化的食物,因此相對於配方奶寶寶,需要較為頻繁的餵奶次數,父母親會擔心寶寶不能一覺到天亮,對於需要上班的父母尤其造成困擾。但是,如果母親能夠學習躺餵的技巧,半夜寶寶需要喝奶時,只要輕輕攬住寶寶,讓寶寶吸吮乳房,通常就可以很快的入睡,甚至全家沒有任何一個人需要起床來安撫寶寶,相對於所謂「用腳指泡奶粉」-用腳指喚醒另一半起床泡奶粉,是不是輕鬆愉快得多呢?

母奶一定要擠出來,才知道寶寶喝多少?
事實上,藉由直接吸吮,寶寶所得到的奶水比擠出來的多更多。把奶水擠出來,只能知道母親「擠得出」多少奶水,不能讓我們知道寶寶到底喝了多少。而且,擠奶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會讓母親的心情受到奶量高高低低的數值所影響,造成母親的壓力;由於身體分泌的乳汁會與寶寶需求達到平衡的供需量,一旦在「擔心擠出的奶水不夠」的壓力驅使下,做出「添加配方奶」的決定,可能會因為逐漸減少寶寶直接吸吮的量,使得奶水分泌越來越少。如果是擔心寶寶沒有吃飽,其實可以藉由其他方式觀察,例如:寶寶喝奶時是否有吞嚥的聲音、一天尿濕(換尿布)的次數是否正常、體重是否增加等,這些都是比擠出的奶量更有效的指標。

多數媽媽無法生產足夠奶水?
一個母親所生產的乳汁比寶寶所需要的還要多,生產過量的奶水是常見的,而且,每一個媽媽都有辦法餵養雙胞胎。奶水的分泌非常神奇,只要寶寶喝奶的姿勢正確,吸吮越多,身體會得到需要更多奶水的訊息,自動分泌更多的奶水。即便母親已經開始使用配方奶,只要有堅定的決心,逐步增加哺乳的次數、逐漸減少配方奶的用量,如此,再以全母奶哺餵寶寶是絕對有可能的。

後記:我是兩個小孩全親餵各一年的媽媽,從來沒有擠奶用奶瓶餵奶,也從來不覺得應該要把奶擠出來讓別人享受餵奶的感覺,因為這是媽媽的工作,爸爸都做不到的事,實在很難說服我。也從來都不知道我的寶貝們喝多少,每當有媽媽們在分享cc數的時候,我只能愣在一邊。不過就算我個兒小胸部也小都不會有人懷疑我的奶營養不夠,因為我的兩個小孩都長的很肉!基本上,我是奉行讓小孩吃飽就睡,睡飽就吃的媽媽。能吃飽就睡是多麼奢侈的事,還不趁小孩可以享受的時候讓他享受一下?=)

以上。

孕媽咪養生茶包

Posted on

孕媽咪養生茶包

讓懷孕媽咪的營養也可以輕鬆續杯,懷孕期的最佳禮品

結合中醫及西醫營養學,可以幫助孕期健康維持,讓孕媽咪神清氣爽,是最天然的活力熱飲,沖泡快速,營養不打折。
成分:黃耆、熟地黃、當歸…等
份量:15包;每包10公克

使用方法:每包250c.c.熱水沖泡三分鐘,即可飲用,每日一包。
使用對象:懷孕三個月以上孕婦,素食可食用。

養生茶包可以幫助舒緩孕期的不適感,幫助排便順暢,舒緩水腫,幫助入睡,還有孕期的營養補充!家人也可以一起飲用,不是只有孕媽咪可以喝,若是有沒有喝完的,也可以等生產後60日後再沖泡飲用,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小建議:初期可以泡淡一點飲用。

個人感想:
我懷孕的時候也有喝這味,感覺味道很溫和,喝了很舒服。是咖啡或者是茶最好的代替品。

胎教,從懷孕那一刻開始!

Posted on

引言:您知道嗎?從懷孕四個月開始,肚子裡寶寶各種知覺就開始快速成長,五個月大的胎兒就可以聽到母親的聲音,六個月大的胎兒還可以隔著媽咪的肚子玩「觸覺遊戲」。究竟胎教對肚子裡的寶寶有多大的影響呢?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又該如何進行呢?

掀開胎教的面紗
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就已經有了「胎教」一詞。西漢人劉向編寫的《列女傳》中記載周文王的母親懷孕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惡言,能以胎教」。到後來胎教不只是傳統醫學中的一個門類,在到清末,甚至有設立「胎教院」的主張。
不過,時至今日,胎教是否能教出更資優的孩子,還沒有真正的科學依據來支持這論點,可以肯定的是,和傳統胎教著重「教」的概念相比,現代的胎教著重在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親密接觸,是一種安定媽媽心緒,讓寶寶健康成長280天的一門學問。

從懷孕那一刻開始
從胎兒著床,媽媽和寶寶就緊緊相連,不論喜怒哀樂、健康疾病都共同承受。所以,從懷孕的那一刻開始,為肚子裡的寶寶營造一個安定成長的環境就是媽媽和家人最重要的工作。從媽咪的營養、作息到隔著肚皮和寶寶的互動都可以是胎教一環,每一個環節對胎兒的成長都很重要,不論正面或負面。舉例來說,在媽媽懷孕時若經歷了情緒起伏較大的事件,悲傷、憤怒或驚恐,體內將分泌不同的荷爾蒙或引起不正常的子宮收縮,這樣一來,胎兒的發展當然會受的響,甚至可能早產。相對的,從更積極的角度來看胎教,就是透過一些方法,讓媽媽能健康愉快的度過懷孕時期,直到寶寶出生的那一天。

媽媽寶寶的親密互動
胎教的理論多元且豐富,除了最常被提及的音樂胎教,還有觸摸胎教、光照胎教、語言胎教、閱讀胎教等等。在此簡單介紹幾種--

@音樂胎教
有一項研究顯示,肚子裡的胎兒喜歡優美、舒緩的音樂,因此莫扎特的很多曲子都被選為胎教音樂,更有所謂的聽莫札特會讓人變得更聰明的《莫札特效應》,不過,最近維也納大學在分析全球40分研究報告、共約3000名個案後表示,並未能找到支持這個論點的確切證據。所以,聽什麼樣的音樂適合胎兒,完全視媽媽的喜好而定,每天找個時段,好好的聆賞音樂,只要聽了可以完全放鬆、身心舒適的音樂都是合適的胎教音樂。

@觸摸胎教
可以從懷孕六個月後開始,起床後和睡覺前是最好的時機,避免在用餐後進行。用手在腹部輕撫再用手指輕壓肚子裡的寶寶,時間長度約5分鐘,每天可進行2至3次,也以在胎動時用手指和寶寶互動,有助於寶寶觸覺的發育。

胎教其實是以媽媽們的身心健康為優先,只有健康愉快的媽媽,才有健康發育的胎兒,所以無需迷信或執著於神奇的胎教論點或方法,只要飲食均衡、作息正常、再加上愉快的心情和適度的運動,就是最重要的胎教守則了。

與胎兒更親近的方法
(摘自郭純育醫師著《懷孕決定一生》元氣齋出版)

第一招--大聲說我愛你!
第二招--與寶寶話家常;聲音大一些,有感性的語調,一句一句慢慢說。
第三招--和胎兒說悄悄話。
第四招--當胎兒踢母體的肚皮時,母親宜抓住機會和他一起玩踢打遊戲;他踢、妳輕拍,讓良好的互動關係從此建立。
第五招--多讚美。
第六招--生產時,為孩子和自己加油、努力,為新生命的降臨喝采!

延伸閱讀
隔著肚皮的摩斯密碼──談胎教

個人感想:
我是一各比較害羞傳統的媽媽(不擅於表達愛意的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比較少和寶寶講話。但是我有注意到只要我心情好的時候她們的胎動也會比較頻繁,相對的,生氣鬱悶的時候寶寶就比較安靜。所以我是相信胎教的意義,只是每個媽媽都有不一樣的做法。不過我倒是很喜歡放classic music和寶寶一起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愛的是Debussy,所以小孩的個性都很印象樂派,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作法!=)

從懷孕開始培養健康的下一代(郭純育醫師)

Posted on Updated on

原文出自(中華日報專欄)
風車生活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大部分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健康基礎要及早建立,特別是嬰兒時期的營養,更是影響著未來成長、學習、智力等各項發展。不過,以我小兒科多年的臨床經驗,許多孩子在胎兒時期即己先天不良,除去遺傳基因問題,孕期母體的營養攝取不足,或是行為習慣不佳,也會造成胎兒出生後問題叢生,這一類的幼兒健康問題若能及早處理,就不需等到出生後再進行體質調理,對於「優生保健」也就更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優生的第一步——計劃懷孕
不預期的懷孕,不論是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需要一段適應期,特別是在懷孕初期,正好是害喜、孕吐最容易發生的時期,很可能因而心力交瘁,自然也會影響腹中胎兒的健康。所以,建議從懷孕前即有計畫地調整飲食狀況及作息,如此一來,不但能真正感受到懷孕時喜悅,也因為有強健的母體,可以輕鬆面對懷孕初期的不適。

優生第二步——重視孕期營養問題
根據國內孕婦營養攝取分析,大部分是不及格的,外食比例偏高及怕胖是造成準媽媽們營養失衡的主因,而懷孕前期則是導因於孕吐、胃口不佳等因素。就營養內容上,普遍鐵、鈣的攝取量不足,而在調味方面則鹽份過重。營養失衡或口味過重,容易有孕期引發性高血壓,或是胎兒發育不全,甚至是死胎的現象,尤其是原本就患有新陳代謝或高血脂等疾病,更是要嚴格控制飲食。

孕期營養
隨著胎兒的成長需求,懷孕的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懷孕初期是胚胎各器官形成的重要關鍵期,飲食主要在於滿足胚胎的營養需求,各類營養素應均衡攝取;中期隨著胎兒的加速成長,應大量補充熱能、礦物質、微量元素等,例如甲狀腺功能在此時期相當活躍,可以多食用海產品因應消耗;到懷孕後期,是孕婦最容易缺乏鐵、鈣的時期,因為胎兒為了要形成血液,需要大量的鐵,而為了骨骼發育,鈣質的需要量倍增,所以要特別加強攝取。
總括而言,孕期營養必須具備下則幾項:

1、 熱量均衡,適量的優質蛋白質,以魚、貝類含量最豐,比例上以動物性及植物性各佔一半比較好。
2、 營養完整,補足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維生素B群、葉酸,以及鐵、鈣等。
3、 足夠的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幫助寶寶腦部發育,。
4、 適量的纖維質,以促進腸道正常蠕動。
5、 充足的葉酸,減少胎兒神經管缺陷的發生。
除了從飲食上補充各項營養成分外,可以適度地以藥食保養,以做為水分補充、營養補給、減緩孕期不適等,也算是胃口不佳時的滋補方法,不過,服用前一定要詢問專業醫師,以免造成反效果。

寶寶出生後的健康狀態,或是就醫的頻率,早在媽媽的肚子裡,就以先天的姿態決定了後天的成長與發育,如果能在胚胎階段做好準備,重視營養的均衡,正常的作息,不但可以減少日後看診的機會,更可以強化寶寶的抵抗力,也算是給孩子健康計劃最珍貴的第一步。

最好的禮物,你給了嗎?

Posted on Updated on

新挑戰
作為媽媽,當然想把最好的給小孩。一直以來,小寶貝就是靠著媽媽的食物營養攝取茁壯長大,媽媽全面性不偏食的飲食習慣可以提供最好最完善的營養,這件事會一直延續到很久很久以後。從懷孕到哺乳,再來到副食品的攝取,都是媽媽愛的最佳體現。而哺乳,卻是很多媽媽既害怕又期待的關卡。真的,餵養母乳不簡單。

真的不夠嗎?
在加拿大,有百分之九十的母親會在一開始選擇母乳,然而,到了第六各月的時候,這個數據會驟減一半,這個還只是加拿大衛生局和Canadian Pardiatric Society建議的至少餵養母乳的時間。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媽媽會在第三各月的時候就主動繳械。為什麼?因為他們覺得不夠奶!

最自然的方法
在政府的大力宣傳下,從有百分之九十的媽媽選擇一開始就餵養母乳就可以看出大家都知道母乳的好。盲點只在於為什麼會不夠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991年的時候就開始推廣母乳餵養,其中他們提供了一各很好的祕訣,Skin to Skin contact , (所謂的肌膚之親),最好的時間點是在生完小孩後一各小時,寶寶和媽媽各方面都檢查完,小歇片刻後,就可以開始坦白的面對對方。他們還做過一各實驗,把寶寶放在媽媽身上,不是直接放在胸部附近,寶寶可是會自己尋乳,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也告訴我們,餵養母乳是在自然不過的。

基於供需的市場規律來看,需求越高的產品,廠商就會製造的越多。而母乳也是這樣的。當寶寶吸的越多,你的大腦就會告訴你的身體要多生產。這樣的供需鏈就不會有斷的時候,所以除非很必要,千萬不要加入配方奶。還記得我在餵養老二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因為誤食斷奶炸彈導致退奶,使得老二得每一各小時都索奶,我卻沒辦法餵飽他。那時後的我真的是欲哭無淚,卻還堅持不給配方奶,就是因為我清楚給了配方奶,寶寶吸的次數就會減少,而我的母乳也會因此斷了需求的暗示而越來越少,直到什麼都沒有。這也是我最不想發生的事,還好,在順利找出退奶炸彈後,開始再一次的催奶,終於一切恢復正常!而我的兩個小孩也都是餵養母乳到滿一歲。(這是我很驕傲的一件事)

你的方法對嗎?
其實最重要的是寶寶含乳(Latch)的方法對不對,最簡單的檢查方式就是看小寶寶看喝奶的時候嘴形是不是像小鴨子或是魚一樣,呈現一種像ㄑ一樣的形狀就對了!而如果寶寶一直抓不到正確的Latch方式,就把他弄哭吧!因為他一哭,嘴巴就會大開,等到開的像ㄑ,就是Latch的最好時機!慢慢的媽媽和寶寶都會抓到訣竅,這時候就輕鬆嚕!

多餘的擔心,我們不需要
而很多媽媽都很擔心餵母乳會使胸部下垂,漲奶會痛不欲生,和容易有乳腺炎發生。的確,上述的其中一件事情發現就會很慘,不過都是可以預防的!擔心胸部下垂,就記得常常作擴胸運動,(你知道自己拆綁腹帶也是擴胸運動喔),也要記得穿哺乳內衣。漲奶的時候就先擠一點出來,如果不想瓶餵給小寶寶,可以自己泡茶喝掉,甚至可以捐出母奶銀行作善事!害怕乳腺炎,就記得要清空胸部,不過這種事比較容易發生在剛哺乳,大人小孩都還沒有搞清楚到底需要多少的時候才比較會發生,家裡如果有一部擠奶器就可以輕易的解決清空胸部的問題。不然也可以手擠阿!(我就是手擠族)

其實,只要在餵養的過程中,試著享受每次哺乳的時刻,這是一段只有你和寶寶的獨自的親密時光。對自己也要有信心,相信這是最好的選擇,不論是對於媽媽或是寶寶,堅持下去,你的母乳絕對會源源不絕。祝每各媽媽都餵奶順利!寶寶健康,媽媽也美麗~!

同篇加映
10 pieces of breastfeeding advice you can ignore

我的第一胎精神喊話

我的第二胎母乳迷思